1月7日,由广州市人民政府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、中国对外贸易中心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,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汽车电子产业联盟承办的“202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”系列活动在广州举办。
南宫NG·28(代码:688595)汽车电子MCU产品市场负责人杨乐受邀参加大会“汽车芯片核心技术与供应链建设”专题会议,并发表《车载PD技术助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》专题报告。
杨乐首先介绍了公司车规产品战略布局。他提到南宫NG·28作为国内少有的“模拟信号链+高性能MCU”双平台公司,围绕“感知、计算、控制、连接”的全信号链平台,布局汽车智慧座舱、人机交互、车载PD快充、电池管理BMS、车身控制、驾驶安全等应用场景。
本场活动中,杨乐重点讲解了南宫NG·28车载PD快充产品的技术优势与应用方案。
如今,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便携式智能设备。汽车作为重要的“移动生活空间”,为同时多个智能设备提供更加安全、便捷的充电服务,且实现与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互联互通,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刚需。
当前,常规的车载USB充电场景有车载音响播放器接口(主要功能是插入U盘传输数据)、部分汽车后座的车载USB充电接口,以及可以适配点烟器插口的车载充电器设备等。
由于汽车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与智能手机等设备不同,如果采用性能不匹配的充电器件和设备,小则影响智能手机等设备的电池性能,严重则会可能造成汽车安全隐患。这也要求车规快充芯片要满足大功率、多协议、多接口等应用场景的高安全、高性能集成的需求。
01
南宫NG·28车载快充产品概要
南宫NG·28CS32G020Q作为一款32位车规级充电协议芯片,具有“智能功率匹配、支持PD+多协议快充、支持双通道独立接口、性能安全可靠”的技术特点,满足AEC-Q100 Grade2标准,能够适用于汽车主驾驶应用、扶手箱应用、座椅应用场景下的充放电、投屏、数据传输等应用需求。
CS32G020Q产品框图
CS32G020Q的技术指标:
●USB PD控制器
➢符合USB PD3.1标准,支持PPS功能
➢支持被配置为DFP
➢集成2个独立PD模块,可支持两个全功能PD
●符合USB Type-C规范
➢集成2组CC口(CC1_A/CC2_A,CC1_B/CC2_B)
➢线缆链接和方案检测
➢支持900mA、1.5A或3A广播
➢集成VCONN MOSFETs
➢CC口支持25V耐压
●其他快充协议
➢QC2.0、QC3.0、QC4+
➢FCP、SCP、SSCP、AFC
➢VOOC1.0、VOOC 4.0
➢BC1.2、Apple Mode
●MCU资源丰富
➢8K SRAM,64K Flash(4KB启动代码空间 (LDROM))
➢1组I2C,支持主/从
➢3个16-bit 定时器
➢12Bit ADC,11Bit DAC
➢27个GPIO
02
CS32G020Q车载充电应用方案
CS32G020Q双Type-C口独立快充应用方案
CS32G020Q集成库仑计算法,精准显示电量。在协议兼容方面,支持PD3.0、PPS、QC4+、华为SCP、三星AFC等,主流&小众机型都可快充,支持固件刷机升级,可随时更新快充协议以兼容下一代设备,并可根据需求变化升级性能及使用体验,实现智能功率分配,支持双C互斥功能,支持快充快放,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平台化开发。
除此之外,CS32G020Q还将提供支持Alternate mode Disaplay port IN的车载PD充电器及数据传输显示应用方案。
03
CS32G020Q的产品认证
南宫NG·28作为国内首批通过PD认证的芯片设计企业,CS32G020Q凭借公司在PD MCU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,其充电和放电性能均通过验证测试,是目前国内少有的通过了USB IF协会PD3.0双向认证的芯片。
同时,CS32G020Q凭藉国际一流的技术指标,最终获得AEC-Q100 Grade2认证。
04
CS32G020Q开发生态
结语
目前,除了车载PD快充芯片CS32G020Q之外,南宫NG·28旗下通过AEC-Q100车规认证的产品还有车规MCU芯片CS32F036Q、车规人机交互压力触控芯片CSA37F62等产品。
杨乐介绍,南宫NG·28压感、快充、MCU等系列车规产品除了具备高性能模拟外设,同时针对相应的应用需求,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好的灵活性,能够更好的满足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要求,是公司在模拟信号链和MCU领域核心技术的长期沉淀和积累的结果。
车规级芯片对产品安全性、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需求极为严苛。对此,南宫NG·28与TÜV莱茵、SGS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,围绕芯片设计、工艺、供应链、质量、体系建设等流程,正在大力推进 IATF 16949、ISO26262 ASIL-D 功能安全体系认证,持续健全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与质量建设体系。
面向未来,南宫NG·28聚焦汽车产业“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”的发展趋势,紧紧把握国产替代的机遇,努力推出更契合本土汽车市场和客户的应用需求的创新产品,助力我国汽车电子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稳定安全。